有一个好的听力会让我们受益终身,我们可以聆听优美的音乐,可以尽情表达我们的想法。然而好的听力的保持更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三月三日就是我们的全国爱耳日了,那么怎样才能保护耳朵呢?
1. 耳鸣、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治疗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突发性耳聋的情况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2.预防噪声聋,改变不良用耳方式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久处噪声环境会导致听觉疲劳,久之造成听觉损伤,最后形成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噪声性耳聋主要靠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的音乐,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的耳塞、耳罩。另外,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中的用耳习惯,比如长戴耳机听音乐;总用一侧的耳朵听电话或通话时间过长;长期精神紧张,不能合理安排作息。
3.不滥用抗生素,防止药物性耳聋
很多药物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最常见的有各类抗生素。这些药物也被称为“耳毒性药物”。很多人生病了不爱去医院,喜欢自己去药店买药,很有可能就买到此类药物,如果长时间的服用,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导致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4、不乱掏耳朵,防止耳朵受伤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终会影响听力。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5、坚持耳朵保健,拥有健康听力。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钻耳孔、推耳背。
(芜湖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