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残疾人就业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更是重中之重。这三类残疾人,因社会适应能力弱或出行障碍,多数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或社会救助。长期居家不仅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还限制了家庭成员参与社会劳动,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帮助这三类残疾人就业,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减轻负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大有裨益。
什么是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辅助性就业机构?中国残联文件中明确“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是一种集中就业形式,主要针对那些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就业意愿,但因智力、精神或重度肢体残疾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群体。这种就业形式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相对普通劳动者较为灵活。而辅助性就业机构则为这些残疾人提供适当的生产劳动机会,具有相对稳定的劳动生产项目,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支付适当的劳动报酬。”
安徽芜湖三山经开区持证残疾人5632人,其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2591人,占比46%,为帮助就业困难的三类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能力,芜湖市三山经开区残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发挥基层残联作用,在辖区积极摸排,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于2019年底,率先在芜湖市培育创建两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帮助辖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不仅解决了残疾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问题,发挥了社会组织机构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芜湖云霞针业有限公司即三山经开区云霞针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机构负责人许龙云是一位90后的肢体残疾人,在未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前,因为自身残疾,格外理解残疾人就业的不易,为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在企业安置5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多位残疾人居家就业。2017年,三山经开区残联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发现该企业的劳动生产项目非常适合残疾人,企业负责人也很关心残疾人事业。他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配合,天时地利人和,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后,我们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多次上门指导,完善机构建设,于2018年底,与财政、民政三部门共同认定,正式挂牌成立三山区云霞针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成为芜湖市第一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几年来,通过不断发展,机构运营良好,社会效益较明显,安置三类残疾人12名,其他类别残疾人2名,帮助辖区周边数十名残疾人居家就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多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第一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成功建立,三山经开区残联及时总结经验,为倡导社会形成“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良好助残氛围,增加社会各界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度,提高三类残疾人就业率,三山经开区残联多次深入企业,通过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大力宣传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政策,探讨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开拓适合残疾人就业新岗位,充分展示辅助性就业的发展潜力,为第二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培育建立夯实基础。
姚慧是三山街道三山村的一名残疾人,也是三山经开区一路同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负责人。工作中她与大量残疾人接触,了解残疾人就业的困难和生活的艰辛,因此想要帮助残疾人走出困境。在残联的多次培训宣传中,得知了云霞针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存在,萌生了在三山街道设立一个分点的想法,从而帮助周边残疾人走出家门,通过就业得到康复,减轻家庭负担。她告知区残联这个想法后,区残联表示肯定,与云霞针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许总沟通交流后,许总也表示支持。从峨桥到三山,每天来回运送货源,成本大于收益,机构发展面临现实问题,在此节骨眼上,区残联在多次走访企业时,发现峨桥路周边有多家服装企业,生产完的服装需要人工剪去线头,这个项目比较简单,适合三类残疾人完成。于是区残联多次入企宣传沟通,终于说服多家企业将该部分工作交予残疾人做。项目有了,但是场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姚慧多方考察,选出适合的场所,区残联综合考虑,实地调研后,与所属街道、村委会多次协调,宣传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意义,最终在峨桥路争取到一间门面房让其免费使用。协调好场地问题后,又与多个相关部门沟通,帮助其解决注册登记中遇到的问题,于是有了为残疾人服务的三山区一路同行残疾人互助中心。期间,经过多次上门政策指导,在2019年底,经财政、民政和残联三方联合评定小组对其进行认定,成立了三山区第二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目前机构运营正常,已安置14名残疾人就业,其中三类残疾人员12人,社会效益较好,获得残疾人及其家属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两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自建立以来,多次代表芜湖市迎接省、市领导督查调研,接待市区和外市兄弟单位的考察学习。2020年11月,一路同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代表市残联迎接市人大调研。2021年5月,两家机构代表芜湖市迎接省残联领导督查,协助市残联在三山经开区成功举办就业现场会。2021年9月,三山经开区残联和云霞针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受邀参加安徽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就业赢未来”节目,分享成功就业创业的经验。几年来,两家机构累积安置30多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4名残疾人稳定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多名残疾人创业就业,社会效益较好,解决辖区残疾人就业问题,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三类残疾人因社会适应能力弱和出行障碍,多数虽然想要就业,但是不敢迈出第一步,这需要我们格外关心、耐心和细心,劝导他们就业。因他们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辅助性就业机构地出现,无疑为他们打开了就业的序章,通过辅助性就业,使其得到更有效地康复,完成职场适应性过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
“授人以渔”为残疾人点亮希望之光 典型案例一、今年28岁的强俊峰是峨桥镇本地的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高考落榜后一直在家,意志消沉、加之行动不便,总感觉这世界都是阴霾的,平时很少与外界交流,封闭自己。2018年芜湖市第一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三山云霞针业有限公司成立,不但有了自己的一份收入,还能和身边的同事沟通交流。这几年,强俊峰有了质的改变,脸上经常洋溢着笑容,变得阳光自信。期间参加了芜湖市残疾人运动员乒乓球项目,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工作没有社会异样的眼光,享受同等创业社会的幸福感,真的太好了,既能解决自己的温饱,最重要的是融入了社会,实现残健共融的良好局面。”强俊峰高兴地说。典型案例二、三山街道孙滩社区的王杰,是个25岁大男孩,从小下肢残疾,省特教中专学校毕业后,在家三四年足不出户,家人和区残联多次为他介绍工作,都不敢走出家门,就连面试也不敢去,自2021年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工作后,和大家相处的非常融洽,渐渐地能帮着记账和接收送货单了,为中心处理一些重要的日常财务事情,也发挥了他的特长。近日一家物流公司招聘客服人员, 在机构负责人的帮助下,他勇敢的前去面试,现在已经在中通物流三山总代理处实习试用。
三山经开区残联今后将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创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探讨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开拓适合残疾人就业新岗位,着力打造具有长效性、示范性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就业困难残疾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她们找到更多的价值感,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
图为芜湖市人大调研三山经开区一路同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
图为协助芜湖市残联在三山经开区举办就业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