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便民服务 > 权益保障

残疾人维权为何很少用法律武器?

发布时间:2014-11-04 14:27 点击数: 字体:【  

5月6日,芜湖市镜湖区残联在天门山街道办事处举办了一场“芜湖民进法律援助站普法专题讲座”。现场有律师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事情并不鲜见,但残疾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权者却少之又少。而残疾人刘宣冬认为,地位弱势、文化程度偏低以及自身心态的封闭,是许多残疾人回避用法律手段维权的原因。
当天上午8点刚过,听说有法律援助讲座,几十名残疾人早早就来到了会场。他们对记者说,生活中侵犯残疾人权益的情况很多,比如家庭成员的歧视、社会就业的困难、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缺失等。一位残疾人气愤地说:“在步行街上时常能看到有孩子被人为弄成残疾,当做乞讨骗钱的工具,可是多年来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制止。”
一方面是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情况屡见不鲜,可另一方面却是许多残疾人并没有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周平说,其实目前国家对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正在健全且不断完善。“我国加入了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我国的宪法、残疾人保障法、就业促进法等,都对保护残疾人权益进行了明确规定。2008年我国还对有关法律进行了修订,社会无障碍环境、残疾人就业等都得到了强调和重视。”
周平律师说,虽然法律正在健全,但是在他平时接手的案件中却罕有残疾人维权案件。周平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残疾人因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是目前社会上残疾人交流沟通的渠道不畅通,这一点在农村特别明显。当然,残疾人自身身体方面的特殊情况,也是他们很少用法律维权的重要原因。
今年39岁、来自广福社区的刘宣冬结合自身经历对记者说,近年来,残疾人的权益保护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比如今天举办了讲座,还设立了免费的法律援助点,对我们残疾人就很有帮助。平时,社区低保、社区康复站、政府安排就业等,都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上的鼓励。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侵犯权益的事情仍有发生,我周围的残疾人大多无法就业,只能无奈地自己创业。许多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维权难;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淡;长期以来精神状态不好,导致无心维权。这些因素,造成了许多残疾人没有使用法律手段维权。
在与记者的现场交流中,律师们普遍表达了对残疾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支持。周平律师在讲座现场主动留下了联系电话,表示愿意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来自安徽纬纶律师事务所的刘虹律师也耐心地就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向残疾人进行了讲解。

分享到: